《综合英语(三)》课程教学大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fun oh boy翻译 《综合英语(三)》课程教学大纲

《综合英语(三)》课程教学大纲

2023-08-13 02: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综合英语(三)》课程教学大纲

(Integrated English III)

课程代码:1E10915                            学分:6

课程类别:核心课程课程性质:必修

总学时数:96                               理论时数:64实践时数:32

先修课程:《综合英语(一)》、《综合英语(二)》

开课对象:英语专业本科

     1.课程的性质、目标与任务

《综合英语(三)》是为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上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全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学生牢固掌握学过的知识,提高学生准确理解和运用英语的技能,为学生进入高年级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融合课程思政内容,将德育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在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以专业知识技能为载体加强思政教育,学生在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热爱中华优秀文明与文化并感受其伟大力量,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和文化自信,从而把学生人格的养成、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训练有机统一起来。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较强的技能运用能力、宽广的知识面和宽厚的人文素养,同时具备相关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熟练在教育、商务、翻译、研究等领域运用英语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达到以下课程目标:

 1.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体现在研习活动上学生完成查阅课文中文化及背景知识的内容,以组为单位交流,以组的形式提交PPT并在课堂上分享相关内容。每周要求背诵专四核心词汇及专四语法的学习。(支撑毕业要求3、8、10)

 2.掌握扎实的英语基本技能,在听、说、读、写等诸方面有很强的实际运用能力。

主要体现在平时养成的坚持不懈、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上和实际运用上。(支撑毕业要求1、7、10)

    3. 系统掌握英语语言基础知识, 具有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达到英语专业四级水平。体现在对课本八个单元理解, 参与讨论以及课后完成练习,课中认真听讲、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独立完成练习。(支撑毕业要求7)

 4.具有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完成各类学习任务,丰富学生的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支撑毕业要求8、10)

 5.结合思政内容,在教学中融合思政教育,启发引导学生,培育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良好的团队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课程内容与德育相关内容融合的设计,使学生在具备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达到思想道德要求。(支撑毕业要求1)

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课程目标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如表 1 所示:

表 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

1

2

3

4

5

毕业要求 1 :价值观,人生观,家国情怀

形成对人生价值的正确认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对国家、民族、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M

H

毕业要求3 :

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

养成实事求是的精神,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H

毕业要求7:语言运用能力

掌握扎实的英语基本技能,在听、说、读、写等诸方面有很强的实际运用能力。

H

H

毕业要求8:跨文化交际

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解英美等主要英语国家包括文学在内的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以及国际商务背景下基本的交际和操作能力。

L

H

毕业要求10:初步研究能力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L

M

M

注:L—— 低相关支撑;M—— 中相关支撑;H——高相关撑

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教学方法与评价依据如表 2 所示:

表2教学内容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教学方法与评价依据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评价依据

课程目标

1

2

3

4

5

1. 第一单元Fresh Start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预习情况、课堂讨论表现

2. 第二单元The Company Man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课堂小测

预习情况、课堂讨论表现及课堂测验

3.第三单元Out of Step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预习情况、课堂讨论表现

4.第四单元Fun, Oh Boy. Fun. You Could Die from It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期中考试

预习情况、课堂讨论表现及期中考试

5. 第五单元The Real Truth about Lies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预习情况、课堂讨论表现

6. 第八单元 Knowledge and Wisdom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及课堂测试

预习情况、课堂讨论表现及课堂测验

7.第九单元Chinese Food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预习情况、课堂讨论表现

8.第十一单元 On Becoming a Better Student

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及课堂测试

预习情况、课堂讨论表现、课堂测验及期末考试

课程教学的详细内容与要求如下:

1. 第一单元Fresh Start

(1)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导入,课文词汇与表达方式,课文理解以及课文结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重要词汇以及各种从句用法等语法知识,并能对主要语句进行翻译。

(2)教学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于课文重点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句意的理解,同时还有语法难点,尤其是名词从句以及状语从句的构成及应用。

(3)德育要素及内容: 结合本单元具体内容,让学生更多了解大学生活的真谛与意义。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信,要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失败,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 第二单元The Company Man

(1)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导入,课文词汇与表达方式,课文理解以及课文结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重要词汇以及现在完成时态和现在完成进行时态的构成及应用,并能对主要语句进行翻译。

(2)教学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于课文重点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句意的理解,同时要熟练掌握现在完成时态和现在完成进行时态的构成,区别及应用。

(3)德育要素及内容: 结合本单元具体内容,使同学们了解生活的艰辛和不易,珍视来之不易的生活。同时培养学生们热爱劳动,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3. 第三单元Out of Step

(1)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导入,课文词汇与表达方式,课文理解以及课文结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重要词汇以及过去完成时态和过去完成进行时态的构成及应用。此外情态动词的用法也是重点教学内容。

(2)教学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于课文重点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句意的理解,熟练掌握过去完成时态和过去完成进行时态的构成,区别及应用,以及部分情态动词的用法。

(3)德育要素及内容: 结合本单元具体内容,让同学们更多了解文化的重要性及文化的差异性。不同民族,不同国别的文化独立存在,难以完全相融,注重培养同学们的民族文化的自信。

4. 第四单元Fun,Oh Boy. Fun. You Could Die from It

(1)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导入,课文词汇与表达方式,课文理解以及课文结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重要词汇以及原因状语从句和结果状语从句的构成及应用。

(2)教学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于课文重点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句意的理解,同时要熟练掌握原因状语从句和结果状语从句的构成,区别及应用。

(3)德育要素及内容: 结合本单元具体内容,让大家清楚的了解我们的生活充满快乐,快乐无处不在,关键在于你自己,努力培养学生们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人生态度。

5. 第五单元The Real Truth about Lies

(1)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导入,课文词汇与表达方式,课文理解以及课文结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重要词汇,情态助动词以及非谓语动词的应用。

(2)教学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于课文重点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句意的理解,同时要熟练掌握情态助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特别是动词不定式和分词的构成及用法。

(3)德育要素及内容: 结合本单元具体内容,让大家清楚的认识谎言的本质和危害—一个谎言需要一系列谎言来掩盖,进而陷入谎言的泥潭。教育同学们远离谎言,要诚实为人,诚信为本。

6. 第八单元 Knowledge and Wisdom

(1)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导入,课文词汇与表达方式,课文理解以及课文结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重要词汇, 人称代词it, 副词there以及部分连接词的用法。

(2)教学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于课文重点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句意的理解,同时要熟练掌握 it , there 以及连接词的应用。

(3)德育要素及内容: 通过英国哲学家罗素对于知识与智慧的关系的论述,使大家清楚地明辨知识与智慧的逻辑关系。知识的应用需要智慧,否则也会带来危害。我们要努力学习积累知识,也要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贡献国家,造福人类。

7. 第九单元Chinese Food

(1)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导入,课文词汇与表达方式,课文理解以及课文结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重要词汇以及同位语从句的构成及应用。

(2)教学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于课文重点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句意的理解,同时要熟练掌握同位语从句的构成和应用。

(3)德育要素及内容: 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通过对中国饮食文化,特别是八大菜系的烹饪介绍,让同学们更深入了解我们伟大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培养学生们对祖国文化的喜爱,提高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豪感。

第十一单元 On Becoming a Better Student

(1)教学重点: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导入,课文词汇与表达方式,课文理解以及课文结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本单元重要词汇以及非谓语动词,介词和副词的应用

(2)教学难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在于课文重点句子结构的分析和句意的理解,同时要熟练掌握非谓语动词,介词和副词的应用。

(3)德育要素及内容: 结合本单元具体内容,让同学们清楚地了解到成为一名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好奇心,纪律性,冒险精神和热情。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系列策略,希望对大学生们学习和成长有借鉴意义。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四、课内外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表3课内外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序号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

课外学时

理论学时

上机学时

实验学时

实践学时

小计

其中研讨学时

1

第一单元Fresh Start

8

4

12

4

4

2

第二单元The Company Man

8

4

12

4

4

3

第三单元Out of Step

8

4

12

4

4

4

第四单元Fun, Oh Boy. Fun. You Could Die from It

8

4

12

4

4

5

第五单元The Real Truth about Lies

8

4

12

4

4

6

第八单元Knowledge and Wisdom

8

4

12

4

4

7

第九单元Chinese Food

8

4

12

4

4

8

第十一单元On Becoming a Better Student

8

4

12

4

4

合计

8单元

64

32

96

32

32

课外学习要求

课程实践环节主要为课堂老师讲解和学生参与讨论以及课后完成练习,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课中认真听讲,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和独立完成练习。为促进和检测学生语言能力训练及提高,每学期举行年级词汇记忆比赛和语法测试各一次,帮助学生语言机能提高。

要求学生课前要预习,熟悉当前教学内容及背景知识,主动地有针对性地听课和学习,课后要复习,要结合课堂训练内容,有针对性补充训练,强化巩固。课外要自主学习,完成个人作业及小组作业,根据表现评分。

考核内容及方式

考试是对教学的全面验收,全面考核学生习得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以及学生自学能力,并注重教学的德育成效等。

本课程期末考试总成绩由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期末试卷卷面成绩占比40%,而平时成绩占比60%。平时成绩由自主性学习研究评价成绩和过程性学习评价成绩构成,采用百分制计分,具体构成分项及比重由课程小组依据课程需要调整并决定。

同时考核内容要与德育思政评价有机结合,思政评价成绩依据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表现情况等方面,通过多途径记录、多维度考察,给予定量和定性的评价。

期末考试占40%,采用考试的考核方式。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内容主要包括单选、填空、阅读理解、翻译及写作等。其中阅读理解的材料选择、句子翻译及写作内容要有机融入德育教育内容。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 戴炜栋总主编,《综合教程学生用书3》(第2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

2. 戴炜栋总主编,《综合教程教师用书3》(第2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

3. 王桂珍主编,《英语语音语调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7月

4. 章振邦主编,《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5. 高一虹编,《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年2月

6. 徐晓晴、何兖编,《英语文化选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

7. 袁义、杨瑞英编,《英语写作向导》,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1月

8. 李莉文编,《英语写作教学与思辨能力培养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7月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